他自信自己绝对能比大哥和三弟念的好。
看似和睦的三兄弟,因为赵大勇的骚操作,实则暗潮汹涌。
“夫子你好!”
到了学堂,赵大树找到夫子,身后站着他三个儿子。
“要念书的是谁?”
来他们学堂的都是附近家境还不错的村民。
但是再不错,也不可能一次送三个娃子念书的。
这三个娃子瞧着都挺周正的,就是大小相差挺大的。
“他们三个。”
“三个?都是你的娃子?”
夫子很是诧异。
“是的。”
赵大树恭敬的说。
“可有启蒙过?”
“未曾。”
夫子觉得最大的娃子现在念书其实有些晚了,不过识几个字总是好的。
“既如此,就来办入学手续吧。
我们的束脩是一个月一个月交,一个月一人五十文,笔墨纸砚你们自己准备,启蒙你们需去县城买千字文。
三个娃子一起的,就买一本吧,”
放中间一起看,也能少花点银子。
“多谢夫子。”
一个月五十文,赵大勇事先就打听清楚的价格,他也带了足够的银钱。
交了束脩,赵大勇没回家,直接带他们去县城买念书要用的东西。
媳妇儿说三个孩子去念书也没个好的行头,让他一人给扯一块布做身新衣。
到了县城,赵大勇才知道念书原来是这么的费银子,不是他想的交个束脩就可以了。
一本千字文就要三百文,笔墨纸砚也不便宜,他买的是最便宜的毛笔,一只就要十五文,一买就是三只,纸他只买了一沓,砚台一个。
能省就省,用完了再来买。
就这,等从书铺出来,他就用没了七百多文的银子。
赵大勇两条腿都是软的,这样的花销,他真的能供三个儿子读一年吗?
难怪以前爹娘总是叫穷,甚至还卖了地,念书确实烧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