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们与晋王辞别,想来这一趟西河之行,他们收获颇丰。
其实独孤钺不怕人来,来了好。
看过了他西河的一切,才会有信心啊。
独孤钺和柳氏安排了很多东西送走,给长辈的,给兄弟姐妹的。
还有独孤钺给岳家的,礼数周全。
东西不见得贵重,却样样都是心意。
一行人远走,远到看不见,独孤钺才策马回城。
这是大安朝德武四年的仲春,晋王带着家眷返回西河的第二年。
年轻的晋王在生养他的故土上重新耕耘,远离京城的纷争,在这遥远贫瘠的地方重整旗鼓。
身后,是暂时告别了的弟弟和亲眷们。
但这背道而驰终究是短暂的,总有一天,可以不再远离自己的家人。
晋王始终相信着。
时光匆匆而过,三年春秋弹指间,西河的变化却已经是翻天覆地。
德武七年盛夏,今年的葡萄大丰收,今年酿的酒,明年就可以大规模的贩卖。
去年就已经把商队铺出去了,不愁销量。
三年前,晋王府带头的改革都初见成效。
葡萄田逐年增加,而那些开好的荒地也有人耕种,去年起西河的粮食产量就增加了一成。
可不能小看这一成,听起来很少,那也是能养活许多人的。
要知道如今的百姓基本还在温饱线上,基本没有存粮这个东西。
到了农历三四月,是肯定青黄不接的。
苜蓿草种的很多,西河如今养了许多战马。
牛羊也多,尤其是羊。
这不光是能给西河人提供肉食,这也是能换钱的东西。
铁器的改进才是大头,虞铮盯着铁匠们反复精炼过的武器比原来的硬度和韧性都上升了不少。
这就是利器!
还有各种铁制的工具,大规模在西河各地铺开。
比如铁锹,锄头,镐头,斧头,铁铲,各种耙子,大一点的各种爬犁。
因为打铁工艺的进步,这些原本只能铸造的东西经过了铁匠的反复淬火,更加耐用。
至于铁锅,如今几乎已经铺遍了西河各处。
按照正常的路程走,扑街铁锅可能还需要几百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