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缓缓踱步,羽扇轻摇间,月光在他清癯的面庞上投下斑驳的阴影,更显其思绪的深沉。
“曹操此人,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他送还蔡文姬,看似仁义之举,实则暗藏杀机。
如今他占据中原,兵强马壮,却迟迟未敢南下,所忌惮者,无非是我荆州之地。
依我看来,他此番举动,极有可能是为日后攻打荆州做准备。”
他停下脚步,目光如炬,直视着远方宛若蛰伏巨兽的襄阳城。
“你想,若能收买荆州民心,再利用蔡文姬的名望,于我军内部制造混乱,届时他挥师南下,定能事半功倍。”
诸葛亮语气沉稳,却难掩其中隐忧,“更何况,蔡文姬久居北方,对中原局势定然了如指掌。
曹操让她返回,未必没有刺探我荆州虚实之意。”
夜风微凉,吹得诸葛亮衣袂飘飘,他转身看向诸葛志,我建议,当务之急,是加强襄阳城防,谨防曹军间隙。
同时,派人密切关注曹操动向,尤其是他军中将领的调动,任何风吹草动,都不可放过。
”
他的声音低沉有力,每一字都敲在空气中,带着不容忽视的恳切。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文姬那边,也要多加留意,但切记不可让她感到不适,毕竟她也是受害者。”
诸葛亮说完,双目紧紧盯着诸葛志,等待他的回应。
然而,诸葛志并未如他所料露出丝毫的紧张或焦虑。
他只是静静地听着,深邃的目光中,仿佛蕴藏着一片浩瀚的星空,让人看不清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兄所言,确有道理。”
诸葛志缓缓开口,声音平淡而沉稳,仿佛在谈论一件与己无关的琐事。
他抬起头,看向远方,夜风拂过他额前的碎发,将他俊朗的侧脸映照得更加棱角分明。
“我明白的。”
话音刚落,他转过身,负手而立,望着诸葛亮,嘴角竟隐隐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月光洒在他的脸上,忽明忽暗,让人难以捉摸。
诸葛亮见诸葛志如此淡然,心中不免有些焦急。
“志兴,你莫非不将此事放在心上?曹操诡计多端,不得不防啊!”
他手中的羽扇摇得更快了,仿佛要将内心的焦虑都扇走。
诸葛志嘴角的笑意更深了些,他抬手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语气轻松:“兄多虑了。
曹操的心思,我岂会不知?他送回蔡文姬,无非是想以此扰乱我军心,顺便探听虚实。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