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一开始不可能有一镇的规模。
一镇,需得十余万军兵,万骑之上,拥有千里防线。
大宁还没有这本钱,建一卫城,若干军堡,军台,墩堡,构筑防线。
军队在两三万人左右,慢慢移民充实。
待有几十万百姓,城池过十,军堡数十,那时候可以考虑立镇。
贾芸这个兵马使,就是节制两到三个军,然后数十个军堡,百姓移民的屯堡,俱归他管理。
在不少朝廷重臣看来,隆正帝有些操切急躁。
毕竟贾芸年龄太小,年未满二十担此重任,实在是有点危险。
毕竟前有赵括,后有李景隆,都是前车之鉴。
但隆正帝坚持任命,且皇帝最近威望大涨,僵了一段时间后,贾芸的任命也是终于下来了。
贾芸的任命。
林如海,王彬入京。
一时轰动京城。
皇帝蛰伏两年,隐忍大半年。
两论一出,动作也不大。
击败北虏和东虏后动作也不大。
但猛然一动,就是雷霆万钧。
除了王彬入阁,林如海入主户部外,还有王越,与王彬并称二王,也是资格也老的清正廉明之臣,入主都察院。
再有李斌,入主顺天府。
又有十数名重臣调入六部,或尚书,或侍郎。
还有入翰林,国子监,大理寺。
顷刻之间,内阁,六部,寺卿被隆正帝调走,黜落近二十名四品以上的高官重臣。
不亚于一场官场地震。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隆正帝胸中有大文章,那就是涮新吏治。
别的事,都是容后再说。
吏治不清,谈什么施政?
而涮新吏治,首重京城。
王彬,王越等人进京,还有吏部一定会拿下来,为接下来的京察大计做准备。
甚至冯唐,贾芸等人都没急着上任,接下来定是下令京师戒严,京营兵马和禁军都做好万全准备,防止人狗急跳墙。
京察一般是六年一次,核查所有在京官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年老,疲惫,病,不胜任,渎职,贪污,受贿,都在京察范围之内。
京察一启,人人都要自危。
也包括在京武官七品以上,都在京察范围之内。
军队京察,是勋臣与御史配合。
所以军队也要提前做好准备,贾芸是附带,冯唐这样的宿将,又刚蒙提拔,忠心耿耿,留下来镇守京师,也算多一重保险。
还是隆正帝手中军方的棋子太少。
好巧不巧的是,贾芸受封这日,也是林如海抵京之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